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邢台,面向河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系统的物理学基础知识,扎实的初中物理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良好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具备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物理核心素养,能够从事物理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初中物理骨干教师。
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实现以下目标:
1.师德为先: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能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2.教学能力:在扎实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体系、思维方法及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能够拓展专业知识和开阔视野。能够深入理解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灵活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各项教学技能及现代信息技术,完成质量较高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及策略。能成为具有先进教学理念、扎实物理学专业知识和过硬教学技能的初中物理骨干教师。
3.育人能力:熟练掌握中学德育及班主任工作的方法,熟悉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发展的理论,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初步形成较全面、较系统的育人理念。能成为有效实施班级管理的优秀初中班主任。
4.发展能力:具有较强的沟通合作和教学反思能力,能够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深入钻研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践行终身学习理念。能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养成正确的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毕业要求
1.师德规范
具有坚定的思想政治信念,爱国守法,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的理想和追求。
1.1立德树人:政治立场坚定,完全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明确初中教师的责任,确立“四有”好老师的职业理想。
1.2依法执教: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具有依法执教的意识,自觉践行师德规范。
2.教育情怀
热爱物理教学工作并具有从教的意愿,认同物理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探究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以身立教,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1热爱教育:加强自身修养,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探究精神,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教育和教学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对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充满热情并积极体验。
2.2情系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提高自我的思想认识,调整自我的心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工作细心、耐心,努力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情感和正确价值观。
3.学科素养
系统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理解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物理学与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联系,了解物理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物理学科的发展及前沿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3.1学科知识:具有系统、扎实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物理学的知识体系、思想方法及学科核心素养,掌握普通物理学知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掌握理论物理知识(量子力学、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初步养成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具备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3.2 学科技能:具有扎实的物理实验实践技能(普通物理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有关专业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实践环节)。
3.3 学科运用:能够综合运用物理学专业知识和科学思维进行探究、解释物理现象,参与物理学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传播物理学知识。
3.4 学科交叉:了解物理学的学科特点、学科历史、学科发展,熟识物理学与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联系。
4.教学能力
具备依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初中教育要求以及物理学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针对初中生身心发展及物理学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具有积极的教学实践体验。
4.1教育教学知识:掌握初中物理课程知识,掌握初中物理教学知识,掌握教育基础知识,了解初中生身心发展一般规律及物理学的认知特点,了解物理学课程内容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对应关系。
4.2 物理教学技能:具有较好的教师基本功(“三字一话”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等),具备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及反思等教学能力,能较好地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能够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获取、解释、评估、管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3教学研究能力:初步掌握教育教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初步具备对具体教学问题展开研究、对具体教学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初步具备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技能的能力。
5. 班级指导
掌握初中德育原理和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利用所掌握的德育、心理、教育学等原理,结合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自我教育和学习环境。
5.1班级管理:了解初中德育目标、原理、内容与方法,了解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心理健康标准,掌握初中班级建设和管理技能。
5.2积极体验: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担任或协助班主任工作,运用班主任技能,组织并指导德育和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对具体学生展开正确的鼓励表扬或批评教育,获得积极体验。
6.综合育人
了解初中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初步掌握综合育人的途径和方法。理解物理学的综合育人价值,能将物理学知识、能力培养和品德发展相结合,积极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6.1育人方法:能根据初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活动,注重结合物理学科特点进行育人活动,初步具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学业观念的能力。
6.2育人实践:能够结合物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知识,以及前沿进展,通过课堂教学、组织主题教育或社团活动等多种途径,开展综合育人活动,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和积极引导。
7.学会反思
具有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意识,能适应教育和时代发展需求,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了解物理学科基础教育改革动态及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和实践体验,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能发现、分析及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7.1 终身学习:了解物理学科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发展阶段与路径方法,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和发展规划,形成专业发展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7.2 积极反思: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和技能,能通过收集信息进行自我诊断,并进行自我改进。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能发现、分析及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具有积极的反思实践体验。
8.沟通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具备沟通合作技能,能够在学习共同体中有效表达、阐述和交流自己的思想。
8.1 人际沟通:掌握沟通交流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具有与同学、学生、家长、老师、同事和上级沟通交流的积极体验。
8.2团队协作:理解学习小组、工作团队的团队目标及团队成员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团队合作的方法与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团队协作的积极体验。

三、核心课程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量子力学1、电动力学1、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1。
四、学制与学分要求
(一)学制:四年
(二)最低学分:毕业最低学分167学分,其中必修137学分;选修30学分;公共选修课10学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4学分;劳动教育2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
符合《邢台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授予条件的,授予物理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
课程设置采用“平台+模块”的结构体系。课程按4学年安排,每学年分2学期,分别用1-8学期表示。
(二)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说明:
1. 总学分167学分,总学时2464课时;
2. 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为17学分,占总学分的10.2 %;
3. 综合实践教育平台中除军训和第二课堂以外的学分纳入学科专业课程学分,所有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为89.5学分,占总学分的53.6 %;
4. 教师教育课程必修13.5学分,选修至少2学分,总学分至少15.5学分;
5. 实践总学分为52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31.1%。
七、课程设置总表
(一)通识教育平台(应修54学分,必修44学分,选修10学分;必修总学时768,其中理论704学时,上机、实践64学时,选修160学时。)
(二)学科专业平台(应修70学分,必修60学分,选修10学分;必修总学时1040,其中理论880学时,实验160学时,选修192学时)
1. 学科专业基础课模块(必修36学分,总学时608课时,其中理论544课时,实验64课时。)
2.专业方向课模块(必修24学分,总学时432课时,其中理论336课时,实验96课时。)
3.专业任选课模块(选修共416学时,22.5学分;每人至少修满192课时,10学分)
(三)教师教育平台(应修15.5学分,必修13.5学分,选修2学分;必修总学时272课时,其中理论160学时,实验、实训112学时,选修32学时)
(四)综合实践平台(应修27.5学分,必修21.5学分,选修6学分)
注课程类型说明:1-通识教育平台;2-专业基础课模块;3-专业方向课模块;4-教师教育模块;5-综合实践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