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大学物理》课程简介
发布时间:2020-05-06 查看次数:
《大学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窗口,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思考、用科学的眼睛看世界的能力,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根据授课专业和学时学分不同,分为《大学物理A》《大学物理B》和《大学物理C》三个类别。《大学物理》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改革与尝试,于2018年成为校级在线视频课程建设项目,现为校级一流在线课程建设项目。
一、课程信息
大学物理A: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学分/学时:8/128学时
大学物理B: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学分/学时:4/64学时
大学物理C: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学分/学时:3/48学时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开课学期:一二年级本科学生
二、课程目标
1.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了解《大学物理》与其他学科的基本联系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使学生熟悉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拥有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 能够接触到物理学方面研究的一些较新成果,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提高与发展。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
三、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机械振动和机械波、静电场、稳恒磁场、热学和光学等主要知识点。
四、教学方法:
1.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互动、课后作业的方法让学生做到理解和掌握;2.通过课上和课下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和观察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3.通过物理学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科的特点文化,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细则:
1.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论文、课程小结、阶段性测试、等,过程性考核形成平时成绩。结果性考核就是期末考试,采用闭卷限时笔试,期末试卷卷面成绩形成期末成绩。
2.课程总成绩评定: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3.平时成绩评定
(1)课后作业: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
(2)课堂表现:考查学生出勤、回答问题、积极思考、与教师互动、听课状态、翻转课堂等情况,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课程小论文:通过自主学习、搜集资料,完成一篇与课程有关的小论文。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反思,探究问题的能力。
(4)课程小结: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及整合能力。
(5)阶段性测试:考察学生对本阶段学习的掌握程度
4.期末成绩的评定:期末限时闭卷考试,卷面总成绩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题型包括选择、填空、简答、证明、计算、综合分析等题型中的4—5类。